寧夏新聞網訊(記者 丁煒勇 李東 文/圖)6月22日,寧夏隆德縣溫堡鄉前進村彌漫著濃郁的藥香。中藥材育苗基地里,村民們動作嫻熟,將黃芩、黨參種子精準播撒在苗床,隨后細致覆蓋遮陽網,每一個步驟都飽含著對豐收的期待。
“我們重點推行小麥套柴胡種植模式,實現‘一田雙收’,既守住了‘糧袋子’,又鼓起了‘錢袋子’。”溫堡鄉前進村黨支部書記張昌恒介紹。種植基地為周邊110余名村民提供了家門口的就業機會,讓留守勞動力也能實現穩定增收,村民們工作時干勁十足。
據介紹,今年,700余萬元閩寧協作資金注入溫堡鄉,為中藥材產業發展按下“加速鍵”。以前進村為核心,6000平方米的晾曬場、晾曬棚、加工車間等配套設施拔地而起,200畝六盤山道地中藥材優質種苗選育擴繁基地也初具規模,有力推動中藥材產業向規模化、標準化邁進。
隆德縣福源中藥材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趙瀟瀟表示,公司今年種植中藥材1500畝,涵蓋黃芪、黃芩、銀柴胡等品種。在政府引導下,通過訂單種植帶動村集體、經濟合作社和農戶種植800畝。目前藥材長勢喜人,預計畝均產量達600公斤。此外,公司還吸納82人務工,人均增收約9000元。
不僅如此,隆德縣還積極探索中藥材林下種植新模式。在山河鄉二灘村,大黃、黃芩與山林相映成趣,構建起獨特的生態種植景觀。隆德縣林草局技術人員張元吉介紹,林下種植始終堅持保護優先、科學利用原則,充分挖掘林下資源潛力,大力發展六盤山道地與特色中藥材,形成了獨具隆德特色的林下中藥材生態種植體系。
數據顯示,今年隆德縣中藥材種植總面積已達30萬畝,其中大田規范化種植3萬畝,林藥間作及野生資源修復27萬畝,全產業鏈產值達13億元。預計到年底,種植總面積將增至32萬畝,通過“企業+農戶”訂單農業模式,帶動600余戶農戶發展標準化種植0.6萬畝,讓中藥材產業真正成為鄉村振興的特色支柱產業。